微信扫一扫

教师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简介 >> 正文

吴迪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23-02-15

吴迪,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湖南大学数据智能与服务协同实验室(DISCO Lab)、湖南大学-万兴科技未来智能与设计交叉研究中心(FINDx)、湖南大学-大疆创新实验室等产学研基地负责人,中科院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编委(2015年至今)。湖南省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美国分会理事,湖南欧美同学会(湖南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咨询专家,长沙市移动互联网及应用软件产业链工业科技特派员。先后获得湖南大学通信工程方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计算机科学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加州大学尔湾分校、IBM研究院、斯坦福研究院、帝国理工学院、英特尔公司伦敦智慧城市研究院,2015年加入湖南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是物联网、人机交互、智慧城市、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系统。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410082)

Email:dwu@hnu.edu.cn

研究领域

1. 目前研究兴趣

(1)虚拟机器人:生成式AI、以人为本的AI、多模态人机交互

(2)实体机器人:嵌入式机器视觉系统、空地协同无人系统、超5G智能物联系统

(3)体系结构:群智感知时空数据分析、数字孪生可编程城市、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系统

2. 科研SEA原则:简单(Simple)、优雅(Elegant)、可用 (Applicable)

(1)常年招收具有认真态度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编程和数学基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目标:面向可落地的实际工程系统,或者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

(2)欢迎对实践操作和黑科技感兴趣,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本科生加入我的研究小组(目标:面向申请美国或英国大学研究生,或者参与科研论文和学科竞赛);

(3)对于亲自指导过(从事具体科研项目一年以上)的优秀本科生,可推荐到海外一流高校深造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

工作履历

2023.01-至今, 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教授

2023.01-至今,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2015.07-至今,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客座研究员

2019.12-2022.12,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2015.07-2019.12,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4.03-2015.10,英特尔公司智慧城市研究院,伦敦总部,研究员

2014.03-2015.07,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研究员

2013.03-2014.03,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2012.06-2014.03,斯坦福研究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2011.06-2011.09,IBM研究院,中国分院,访问研究员

2009.09-2013.03,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研究助理

2009.09-2012.06,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学助理

2007.09-2009.09,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计算机科学系,项目研究员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边缘计算中异常检测及自适应网络控制研究,2020.01-2023.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多网空间下软件定义物联网的移动接入机制研究,2017.01-2019.12,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风格文化创意及智能产品设计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课题任务,5G和边缘计算增强的中国风格产品人机交互设计方法,2019.12-2022.11,主持

4.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风格服装定制化智能设计和供应链管理,2022.10-2024.12,主持

5.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技术攻关项目,消费级RGB-D设备的三维模型自动建造关键技术,2018.06-2020.06,共同技术负责人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E级计算机关键技术验证系统”课题,体系结构感知的程序优化方法,2016.07-2018.06,课题骨干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安全关键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建模理论与系统设计,2020.01-2024.12,参与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模态融合的机器人自然交互,2019.06-2022.05,参与

2016年之前:

1. 英特尔公司、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市长办公室、欧盟第七科技框架计划、欧盟Horizon 2020科研框架计划,可持续互联的智慧城市,2012.01-2017.12,主研人员

2.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种可自我优化的网络化信息物理系统逻辑架构,2009.09-2014.08,主研人员

3. 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可分网络化信息物理系统的原理和基础,2009.09-2014.08,主研人员

4. 加州大学总校长办公室、加州大学智能交通研究院、加州大学交通经济竞争力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交通,2009.01-2014.12,主研人员

5.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系统重构的自适应网络同化,2007.09-2010.08,主研人员

6. 美国雷神公司,多信道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可扩展无线资源调度协议,2007.09-2009.08,主研人员

学术成果

1. 最新发表论文,请参考英文学术主页(如未更新,请查DBLP):http://www.ics.uci.edu/~dwu3/

2. 科研目标:CCF A/B类,CAA A*/A类和中科院一区论文: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https://www.ccf.org.cn/Academic_Evaluation/By_category/

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http://www.caa.org.cn/article/290/3225.html

3. 代表性期刊论文:

(1)D. Wu, Q. Guan, Z. Fan, H. Deng, T. Wu, “AutoML With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for Fast Hyperparameters Optimization in Efficient IoT Time Series Predi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vol. 19(9), pp. 9555-9564, 2023. (中科院一区,CAA A*)

(2)D. Wu, Z. Zeng, F. Shi, W. Yu, T. Wu, Q. Liu,Human as a Service: Towards Resilient Parking Search System with Sensorless Sen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vol. 23(8), pp.13863-13877, 2022. (中科院一区,CAA A)

(3)D. Wu,H. Xu, Z. Jiang, W. Yu, X. Wei, J. Lu, “EdgeLSTM: Towards Deep and Sequential Edge Computing for IoT Applications”,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vol. 29(4), pp.1895-1908, 2021. (CCF A)

(4)D. Wu, X. Huang, X. Xie, X. Nie, L. Bao, Z. Qin,“LEDGE: Leveraging Edge Computing for Resilient Access Management of Mobile IoT”,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vol. 20(3), pp.1110-1125, 2021. (CCF A)

(5)D. Wu, D. I. Arkhipov, M. Kim, C. L. Talcott, A. C. Regan, J. A. McCann, N. Venkatasubramanian,“ADDSEN: Adaptive Data Processing and Dissemination for Drone Swarms in Urban Sen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vol. 66(2), pp. 183-198, 2017. (CCF A)

4. 代表性会议论文:

(1)D. Wu, Z. Yu, N. Ma, J. Jiang, Y. Wang, G. Zhou, H. Deng, Y. Li, “StyleMe: Towards Intelligent Fashion Generation with Designer Style”, ACM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2023. (CCF A)

(2)D. Wu, J. Ouyang, N. Dai, M. Wu, H. Tan, H. Deng, Y. Fan, D. Wang, Z. Jin, “DeepBrain: Enabling Fine-Grained Brain-Robot Interaction through Human-Centered Learning of Coarse EEG Signals from Low-Cost Devices”, ACM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UbiComp), 2022. (CCF A)

(3)D. Wu, T. Xiao, X. Liao, J. Luo, C. Wu, S. Zhang, Y. Li, Y. Guo,“When Sharing Economy Meets IoT: Towards Fine-grained Urba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through Mobile Crowdsensing on Bike-share System”, ACM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UbiComp), 2020. (CCF A)

(4)D. Wu, D. I. Arkhipov, T. Przepiorka, Y. Li, Q. Liu,“From Intermittent to Ubiquitous: Enhancing Mobile Access to Online Social Networks with Opportunistic Optimization”, ACM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UbiComp), 2017. (CCF A)

(5)D. Wu, D. I. Arkhipov, E. Asmare, Z. Qin, J. A. McCann,“UbiFlow: Mobility Management in Urban-scale Software Defined IoT”, The 34th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NFOCOM), 2015. (CCF A)

奖励与荣誉

1. 湖南省政协优秀委员(2022)

2. CCF A类会议ACM UbiComp杰出论文奖(2019年)

3. 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2018年)

4. CCF B类会议IEEE SECON最佳论文奖(2016年)

5. 湖南省百人计划(2015年)

6.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2012年)

上一条:杨恺伦

下一条:汪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