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微信扫一扫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湖南大学首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验收获优秀——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2020-07-22

湖南大学首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验收获优秀——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湖南大学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民生迫切需要的工程复杂问题为导向,以机器人学院为平台,利用交叉融合学校相关优势学科师资力量,调动政府和企业力量支持,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模式和体制机制,培育机器人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探索与实践以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推进教学改革。

(1)进一步完善“政-学-研-产-资”紧密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机制与平台建设,打破师资与行政壁垒,建立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产学联合培养机制。

(2)整合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学科资源,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机器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与组织机构。

(3)建设以前沿技术与企业需求为牵引的“课程实践-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创业项目”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培养方案、课程群体系与持续改进机制建设。

(4)发挥湖南大学综合性大学学科全面的优势,打造典型涉及多学科融合教学与重点交叉学科集群,建立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多学科融合培育机制。

经过三年的项目建设,湖南大学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1)制定了符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结合国家战略及机器人行业需求,制定了以高端工程人才为定位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基于教学过程、毕业就业以及社会评价等各项数据信息,形成了一套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机制;基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过程自我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获得2019年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搭建了项目驱动、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对国内外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以及企业需求的调研,并整合我校优势学科,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一套面向机器人专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新开了4门机器人专业核心课程;出版了教材及专著4本;完成3门专业基础课程幕课建设。这次疫情期间,所有开设课程都顺利实现网上教学。

(3)设计并实施了“政-学-研-产-资”多方联合支持、跨院系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机器人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依托湖南省创新型企业和学院优势学科资源,构建了以多学科交叉的校企联合导师团队制以及与行业领军和创新型企业共建培养基地为核心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形成了面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校级特色专业平台体系以及国家级+省级+校级的机器人工程实践平台体系。每年毕业百余名机器人方向本硕博学生。

(4)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优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国家级及省部级实验平台训练下的学生,在各种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近260人次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全国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21项,机器人相关竞赛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培育学生孵化相关企业3家。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项目负责人王耀南院士联合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研制了医用紫外消毒机器人、医用喷洒消毒机器人、医用物资配送机器人等系列防疫机器人。机器人“上岗”后,能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降低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在项目实施期间,由湖南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与产学合作论坛”,我校分别承办了第二届机器人教育高峰论坛和第二届全国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机器人领域教学教改会议,多学科交叉机器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华网、湖南经视、新浪微博、搜狐、华声在线、中国之声、长沙校园等主流媒体先后针对我校机器人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报道,积极评价我校为高等院校本科生教育工作做出了示范作用。